文化园地首页 ->  文化园地
  • 征文作品展:优化交通结构,整合资源分配,助推武汉发展
  • 浏览量:973发布日期:2022年05月21日



武汉1+8城市圈是湖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交通的完善将进一步降低圈内城市交流成本,有效促进人员、物资、资本等要素的流动。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大随至汉十段(孝感北段)通车,表明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正式“画圆”贯通,武咸,武孝,武冈,武黄城际铁路均已建成运营,武仙城际的通车,都无疑使得武汉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对武汉疫后重振和交通基础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武汉城市圈虽然已基本建立起来,但是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重点解决一些疑难杂症,是现在的重中之重。

目前,武汉城市圈的区域综合比较优势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武汉是一个集铁、公、水、空于一体的全国性交通枢纽,但是在武汉城市圈范围内连接有序的立体交通网络并未完全建立起来,同时由于武汉城市圈内没有统一的交通政策法规,各个城市有各自的交通政策,常常会出现在一地合法,在异地违法的情况。交通业作为外部性很强的行业,涉及的领域、专业、部门很多,如果没有统一的政策法规,处处需要协调,便会严重影响交通行业的发展。另外,就武汉市本身而言,受地理空间的限制,城市交通线路的增长速度远赶不上机动车的增长速度,这也导致了城市内交通拥堵,市内外进出车辆滞留严重。

与此同时,武汉城市圈交通建设资源未充分利用。譬如武咸城际铁路,客运量低下,经常出现“运椅子”的尴尬情况,而且车次少,发车时间不合理,造成了连年亏损,给地方财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主要原因是沿途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武咸人员交流融合欠缺,缺乏政府引导。同时运输效率不如同时间段其他列车次火车,武咸城际路程1小时,每日只有9-10个往返本次,班次间隔达2小时,而武汉至咸宁北的其他车次高铁路程仅需24分钟,车次密集,两相对比,乘客会普遍选择非城际铁路出行,导致了城际铁路不景气的现象。

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思想观念障碍。对武汉城市圈的建设与了解、认识与参与,主要还是集中在省市区政府及一些职能部门,社会其他阶层,作为市场主体的投资商了解不足,无法形成共识,主动参与。而武汉市的周边城市,认为武汉市的经济基础远超自身,唯恐自己在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方面难以与武汉市相协调匹配,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圈建设的畏难情绪。2、机制体制障碍。各地政府之间虽有一定的联系机制,但可有效操作的整体联动机制仍需健全,有利于引导和推动地方之间加强联系、促进合作的机制尚待完成,比如有一定决定权的城市圈统一指挥部并未成立。同时由于我国交通运输实行的是条块管理机制,城市圈内各地各种运输方式的准入条件不同,市区间彼此排斥,税费不统一,存在一定的恶性竞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互相间的信任关系。

为此,有以下几条对策措施,利于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发展:

一、建立政府交通合作机制,统一城市圈交通政策法规,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要打破行政区划造成的地方保护主义和诸侯交通的限制,充分联动城市,逐步建立城市圈公用信息平台,统筹安排、集体规划,研究制定武汉城市圈的道路运输一体化发展政策及相关措施和合作协议。信息互报,加强经验交流,实现最大程度地区间信息共享,降低交通运输成本,为各项行业决策提供有力帮助。同时积极探索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各地交通投资公司的融资功能,进一步深入探索运行交通建设与沿线土地捆绑开发运作机制,改革城市交通行业产权结构,将现有客运货运、交通枢纽设施进行部分转让,提高资产的运行效率与活力。再进一步开放城市公共交通行业投资建设、运营市场,建立特许经营制度,形成良性的城市圈交通滚动发展趋势。

二、促进优势互补,整合圈内资源。要发挥政府的主观能动性,制定相关规划,出台有关补贴政策,主动联系各地之间取长补短,共享资源,譬如将武汉市的人才优势与周边城市的成本优势有机结合,大力发展高速交通,方便城市间的快速交流,人在武汉周边生活,短时间到武汉市内工作,既带动了周边城市的发展,也缓解了武汉市内交通负荷与土地压力。周边城市也要积极开发加强自己的优势,如咸宁的温泉旅游,潜江的龙虾,吸引圈内人员流动,带动各行各业蓬勃发展。

三、政府加强引导,合理布局,提高交通效率。政府应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充分整合城市圈内交通资源,将效率低下的交通线路充分利用起来,用交通带动经济发展。如运营情况较差的武咸、武黄、武冈城际,一是可以在沿交通走廊规划,合理布局设立经济区,引导企业进驻,吸引人才,自然而然地提高城际交通的客运量,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让“运椅子”成为过往;二是可以更改设计,将城际铁路部分在武汉市内的部分改造为轨道交通,接入武汉轨道交通网,实现一卡通勤,市外部分进一步优化,合理设置站点,提高交通活力。(合同法务部  孙晗)